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所以军迷界也很清楚,便有了“黑丝踹门,重战洗地。”这样的形象解释。
黑丝带是利用自身的隐身特性,对敌方的战机、机场、防空火力进行重点清洗,为己方掌握制空权。
而重战则是挂着一堆各种导弹炸弹甚至祖传火箭弹进行舔地式的洗地。
至于棍子这种轻战,可以辅助黑丝完成攻击对方的直升机、长续航无人机、轰炸机等次一级的空中目标,当然也可以临时串一下进行对地攻击。
海军的舰船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从吨位体积,到它们装备的不同口径舰炮,就很直观的说明它们的各自任务和作战使命(注:舰炮战争时代)。
谁都喜欢战列舰,但战列舰也不可能啥活都干啊。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华山级战舰的设计思路没有问题,作为一款经济适用款的多用途战舰,它是靠谱且可以信赖的装备,同时它简单的结构,易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以及较少的舰船人员,都符合一个基础爆款的定位。
那么华山级战舰是定位低端经济适用装备,中端和高端产品呢?
中端战舰章成铭和战争研究员们的意见也很统一,在华山级的基础上,在舰艏增加一门标准口径的电浆炮即可。
如此一来,战舰就直接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了战斗需要频繁姿态转换的问题。
这样在战斗中,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双火力能够提供的战术选择就多了很多。
当然,两侧的副炮就会取消,这样的设计就代表着,这种战舰将专为太空作战而考虑,不再考虑对地支援攻击这类作战任务。
不过这华山级舰艏安装的电浆炮是有讲究的,也是目前让章成铭与战争研究院们讨论很久的一个问题。
纠结和讨论的原因主要是安装怎样的电浆炮。
或者说,是怎样的电浆炮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都知道战争研究院的作用就是研究战争的发展和方向,为今后作战提供战术指导,以及武器研究发展的方向进行摸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如果这一步出错,那么对于后面武器装备,战术训练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未来的战争中遭受惨痛的损失。
章成铭和他们这些研究员们不能不小心谨慎!
如果是单纯的安装同样的电浆炮一切倒简单了,但既然要装,那思路为啥不拓宽一点,为啥要拘泥约束住思维呢?
为啥不装一门口径和威力更大的呢?
甚至为啥不能安装具有更高转向、瞄准能力的电浆炮呢?
这两种想法,不管怎样的设计,其实都是有它们自身先天的优点和缺点。
当兵的,都希望自己的管子比对手的更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总希望己方的火力和口径比对方更强更猛,按照华山级战舰目前的尺寸和内部存留的冗余空间,在艏部完全可以使用缺口式的大口径电浆炮。
这种缺口式电浆炮就是将舰炮和舰体融为一体,就像各种科幻绘画、动漫作品中,战舰的艏部形成一个长长的U字口,电浆球是直接在这个U管道内形成的,这个口径……
可比用四根导轨生成的电浆球大多了!
理论上,只要核聚变反应堆与蓄能电池堆的够多,三五米个头的电浆球都不是问题。
但是这种设计看似很威猛,但也有一个致命BUG,就是给战舰瞄准系统带来极大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无法能够提供精确瞄准。
道理很简单,这种电浆炮是和战舰融为一体的,它的打击方向就是和舰体的轴向线一致,船身对着哪里……电浆球就打到哪里。
而战舰尺寸体积又那么大,还要精确到角秒级别调整艘战舰的姿态去瞄准……
如果只装备这种缺口型电浆炮的战舰在瞬息万变的太空战中……
从这两次的演习里就能知道,基本上就是两炮死!
除了对远处敌方打的第一发,以及中间距离来一发串射霰弹后,只要对手一近身就是个死字。
不过万事并不绝对,没有烂武器,只有不会用武器的人。
缺口式电浆炮缺点很大,单纯安装缺口式电浆炮肯定不现实不理智,但如果一头是缺口式电浆炮,而另一头是带有一定旋转角度的传统电浆炮呢?
老子我打完两发大炮后立刻把缺口式电浆炮当推进器启动跑路,然后调头用活动式电浆炮怼着后面……
追兵看到后心里肯定在说MMP!!
这种设计思路灵活不?
即满足了巨炮上舰的需求,又弥补了缺口式电浆炮的近战与不灵活的短板缺陷。
而另外一种设计思路,就是章成铭刚刚拒绝陆英豪继续承担的那个升级电浆炮更大转向瞄准的任务。
一个具有高度转向,更大精确瞄准范围的电浆炮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章成铭也不可能只满足2度的高精瞄准能力,他和军人一样,都
第198章 缺口式电浆炮&全向式电浆炮,战舰级别(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